主流厂商和资本的驱动。
主流厂商和资本的推动,不是低代码发展的根本原因。
但正是主流厂商和资本参与进来,对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非常强大的助力。
低代码平台是如何支撑微服务?
低代码开发平台支撑微服务需要满足两个技术要求:
一是技术架构满足云原生十二要素法,对上可支撑微服务应用开发;二是可以适配云原生底座(微服务治理、容器云、DevOp),对下可在开源云或商业云平台上运行。
首先,需要对接的系统,协议是非常繁多的,比如 SAP 这种专业厂商的系统,或者是 RPC 协议的微服务,这些系统对接的难度和专业度要求都很高,低代码平台厂商没法把每种业务场景的连接都能预置到平台,需要有能力构建生态;
其次,除了连接,还有其它的数据接入方式。比如要对接一个 IoT 设备,是 IoT 设备主动推送数据到平台,这需要平台提供除主动连接之外的数据接入方式。数据接入方式的复杂和大量数据接入带来性能问题都是很大的挑战。
已有平台
可以发现低代码平台和云平台的关系非常密切。
所以大部分云平台厂商都有对应的工具,我们以腾讯云为例。
腾讯云微搭低代码 WeDa
腾讯云微搭低代码是高效、高性能的拖拽式低代码开发平台,向上连接前端的行业业务,向下连接云计算的海量能力,助力企业垂直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