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e#
现在的城市发展,是一个不断改造、更新的过程。尤其是城市中的建筑,有一部分是通过对旧建筑进行不断的改造,形成相对完美的建筑。改造的初衷是节能、环保、再利用,在原有结构不做改变的情况下,对建筑进行改造,形成一个全新的建筑。下面从改造类建筑审美标准、分类、设计手法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改造类建筑的设计要点。
改造类建筑的设计要点
改造类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改造类建筑的审美标准:
1.审美功能
建筑改造是为了更好的为使用者服务的,建筑是人们的活动场所,必须提供给人们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环境。充满活力的室内外空间是设计者始终追求的设计目标,所以我们应该从生态观念出发给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进行改造,通过寻求适合他的功能,并促使他成功,从而使得旧建筑能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2.健康功能
老建筑大多是在城市环境的长期沉淀中,通过大量的无序扩张,建完后往往分布杂乱。不仅道路狭窄,环境处理也有可能不是很好,再加上有的旧建筑有使用功能已经废弃或者对周边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对其进行改造或者改建,在改建当中,建筑的健康问题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设计者需要从建筑空间,空气、热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光环境质量等各个方面提高人体的健康指标。
3.场所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目的已然超越了早期的机能主义,建筑环境与场所对人们精神层面也只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这些,还需要创造一个人工与生态共生和谐的场所(土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充分利用)。
二、改造类建筑的改造特征:
1.整体性
在建筑设计中进行旧建筑的改造时,旧建筑的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特征在于与旧建筑中各个要素的整体协调。所谓的整体性,既涉及到旧建筑的各种外部因素,也包括老建筑形式本身的维护,而不仅是建筑使用者与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性的协调。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并不是要将旧建筑强加到自然中,而是要让它融人自然,和自然成为一个整体,意思就是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思维进行旧建筑的改造,应该将旧建筑的改造建立在实现生态统一审美理念的基础上。
2.动态性
对于旧建筑的动态性来说,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进行旧建筑的改造时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旧文化和旧地域结合起来,逐渐形成自己的新环境,从而给建筑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地区、时间以及城市环境的旧建筑改造,改造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所以,旧建筑的改造必须要在动态中不断发展,这样才能符合建筑的美学标准。动态性作为一种旧建筑的未来的标志语,它要在不断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修正自我、突破自我,进而慢慢的展示出来。
3.文化性
随着建筑艺术的活跃,建筑文化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文化性建筑,更加侧重于设计语汇对建筑地域性特征描述,文化孕育建筑已成为文化性建筑的共识。
三、改造类建筑的改造手法:
1.功能的置换与添加
利用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通过植入新的功能,使得原有建筑的空间结构得到动态的保存。这种方法是在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结构特征、空间关系,改造成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从而激活建筑的生命。
设计时我们要根据老旧建筑的现状,合理的安排功能和流线,并且适当的加入一些新的结构以满足一些新的功能。主要功能用房的日照、采光和消防疏散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2.结构的改造
(1)扩建设计
改扩建项目是只在现有建筑基础上,对原来的建筑设施、建筑材料和构造工艺进行扩充或者大规模就该,从而增加建筑的生产能力和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当然这也包含了技术改造、改建、扩建、停产复建等一系列的过程。
通常扩建的处理手法是,新旧体块进行穿插,形成虚实的结合。材料上要有所区分,原有建筑材质比较厚重的话(砖、石、混凝土),扩建部分材质设计相对轻盈,可以采用玻璃幕以形成对比,如果原有建筑比较轻盈,扩建部分可以采用类似钢结构这种有力量之感的材质,总之是要与原有建筑形成对。如果新老建筑之间有距离,新老建筑可以采用连廊连接。
苹果社区售楼处入口(张永和设计),在入口做了一个异形结构,用突出和夸张的手法与老建筑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我们在做扩建设计的时候,不需要有这么夸张,但是这种对比手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加建设计
主要是梁、板、柱3种构建的加固,方法主要有梁加固采用界面加大法或者用包钢加固。板加固主要用碳纤维粘贴法,柱加固方法建议采用灌浆料进行截面加大法,如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控制强度。
加建是在原有的空间中加入新的空间,一般来说,在快题当中,常见类型为厂房的改造,比如悦美术馆(陶磊设计),在原有的建筑空间中做了一个之字型的加建,以满足新的空间需要。
(3)原有结构保护
对原有结构不拆除也不加固,原有柱网一般不动,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开间纵深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满足行的使用功能,做到结构可行,经济合理。
如果说任务书有提到结构部分可以拆除,那我们可以做适当拆除,如果未提及,千万不要进行私自拆除。
3.表皮改造
(1)立面改造
旧建筑立面改造遵循总体改造原则,在不破坏建筑立面机理的同时体现时代感,这是一种折中的态度。通常的立面改造有去除表皮、添加表皮、修旧如旧、修旧如新四种方法。
a.去除表皮,将原有的建筑进行部分表皮去除、露出骨架,只展现出原有建筑的结构,从而形成结构上的艺术表现美感。
b.添加表皮,一般来说老旧建筑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表皮形态上不符合现代感,我们可以采用新型表皮进行添加,从而使其融入周边环境当中。或者也可以用幕墙将建筑包裹,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包一层表皮。
c.修旧如旧,按照原先的形式进行复原,补缺补漏。
d.修旧如新,以旧建筑的历史烙印为基础、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对建筑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结果既能联想到旧建筑的历史感又能体现现代建筑的时代气息。
(2)屋面改造
屋面改造安屋面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
#p#副标题#e##p#分页标题#e#
a.普通混凝土屋面,大型厂房中的普通混凝土屋顶,除了防热处理以外,还必须增加采光顶棚,以满足或增加室内光照效果,通常会锯开屋面板,保留屋面主次梁结构作为玻璃顶棚的结构支撑,同时在现有的主次梁体系下添加支撑梁,减少玻璃顶棚的跨度,并形成一个方形的网格系统。
b.桁架式坡屋顶,改造时要按照民用建筑防水和保温的要求,将屋顶进行重构,并在表面附以瓷砖,同时要求整体风格、包括屋顶和立面风格统一。
(3)室内分隔
在旧厂房改造中,人们都希望把旧厂房建筑的单一大空间改造为灵活多变的可使用空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原有厂房大空间进行垂直和水平的灵活隔断,使得室内布置多样化。关于空间的分隔,可分为两种:
a.水平空间分隔:在水平空间的分隔上,旧厂房改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轻型混凝土空闲隔墙材料。通过考虑原有厂房的结构安全,且不对结构进行改造的前提下,如果使用传统砖墙进行厂房室内空间的水平风格,不仅限制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布置,同时由于砖墙本身自重过大,会加大结构的重量,不利于改造。而采用轻质的混凝土空心隔墙,本身高度强,自重轻,不仅有利于结构喝彩的降低,隔墙抗冲防震的整体性能也很好,建筑平面还换分灵活多变,尤其能根据不同使用功能去改变平面的布局。利用该材质的墙体去灵活分隔室内的空间,管线布置方面也很方便,轻质混凝土空心隔墙的构件本身的截面尺度小,这也增加了使用面积,提高了使用率。
b.垂直空间分隔:因为厂房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较大,结构体系荷载预留相对充分,所以我们能对其空间进行垂直分隔,通过在室外或者室内进行加层处理,竖向空间的分隔通常有两种,对于中小型桁架结构的厂房,通过在原建筑加柱加层,形成室内回廊空间,同时利用通透敞开的楼梯间形成一个流动空间。对于大型混凝土厂房,通过采用整体的加层,在结合设计的需要,在室内设置大型中庭。
垂直空间的划分手法一般是采用钢结构进行划分的,通过钢结构的链接,简单而又灵活,并能更好的应用到错层、跃层的加建改造设计。